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工智能时代法学生“三步成长法” | 院长陈星在2025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2025-09-11  


亲爱的各位新同学,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校外实践导师:


大家好!


今天,尚法楼前,青春洋溢;思源湖畔,新篇待启。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中国—东盟法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共同见证2025级新生踏入神圣的法学殿堂。首先,我谨代表学院,向来自全国25个省份的448名本科、156名研究生新生表示热烈的欢迎,特别向来自泰国、越南、印尼、老挝的6名留学生,以及知识产权专业硕士的39名首届新生表示亲切问候!同时,向莅临本次典礼的75名校外实践导师,以及长期以来支持我院法学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首两个月前初夏时节,我们与2025届毕业生挥手告别,欢送会上我将“法律人的三重修炼”作为临别寄语,鼓励他们从法学生修炼为法律人:第一重修炼是立心,修一颗公正善良的心;第二重修炼是立行,启一场法治实践之旅;第三重修炼是立命,担一肩民族复兴的法治使命。这三重修炼分别对应挂在学院楼里的三幅书法“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弘扬宪法精神 建设法治中国”。它们不仅悬挂在尚法楼的墙上,更应铭刻在每位法律人的心间。欢迎各位新生去尚法楼寻宝打卡,感受藏在法学殿堂的精神密码。


法律人的三重修炼,前提是要在校期间完成法学生的成长。面对人工智能的汹涌浪潮,人工智能能否取代法律行业?法学生究竟要如何成长,是与技术竞争、对抗,还是融合、携手?这是当前法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议题。我们在研发法律人工智能体的同时,我在反思:能不能用智能体思维来武装自己?新时代的法学生,要积极拥抱数字技术,拥抱人工智能,敢于打造属于自己的法律人肉智能体。在此,送给各位新生人工智能时代法学生“三步成长法”:


第一步,筑牢法治信仰基石,构建“大模型”底座。“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法律从来不只是纸上冰冷的条文,更是一份承载责任与温度的准则,它植根于人心,是捍卫公平正义、守护人格尊严的根本基石,法治的真正力量源于内心的认同。正如人工智能大模型需要价值观的引导来建立对世界的基本认知框架,作为法学生,我们需要在心中根植对法治精神的真诚信仰,构建起属于未来法律人价值判断的“内在标尺”。无论面对何种挑战或诱惑,我们始终保有对规则的敬畏以及对公正的追求,成为法治理想的坚定守护者和践行者。


第二步,建立法学知识体系,打造专业“语料数据库”。法学是一门体系严谨的科学,要求我们系统学习和扎实掌握法律基础知识,构建起自身的“专业语料库”,才能识破AI幻觉迷雾,才能形成法言法语与法律视角,以民法慈母般的眼睛去看待每个个人,用知识产权法的锐利视角鼓励创新前行,拿刑法的铁拳去捍卫公平正义的底线。同时积极了解东盟各国法律与国际规则,广泛吸收多法域知识,关注前沿实务发展,通过持续学习不断优化“知识数据”,最终建立起跨领域、跨法域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为未来的法律实践与学术研究提供坚实的数据底座。


第三步,锤炼法律逻辑思维,研发自主创新“算法”。通过培养严谨而高效的法律思维能力,设计和优化一套属于自己的精密“法律算法”。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案件事实中,精准梳理其中的法律关系,熟练运用法律解释、法律推理等“算法方法”进行严密推演与深度分析,提升解决法律问题的效率与准确性。法律的生命力,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但是法学生的生命力在于能够以不变的法律逻辑应对万变的纷繁社会。


同学们,上面三步属于你们通过努力可以把自己武装为法学智能体的方法,但是仅有这三步还不够的,还缺乏人工智能中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算力”。今天,学院62名老师,192名校外实践导师,就是分布式算力和网络,构建出一个强大的“法学数字大脑”,赋能你们全方位的成长。学院将为你们提供一流的学科、一流的专业和一流的课程,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和丰富的专业竞赛,支持你们成长与成才。在这里,你们将接受系统及严谨的法学专业教育和跨语言、跨文化的能力培养,同时有机会探索“法律+外语+科技”的前沿应用,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在公检法司律企等广阔舞台上挥洒才智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的旅程已经开启,未来的画卷等待你们挥毫泼墨。愿你们在尚法楼的每一个角落汲取知识,在思源湖畔的每一次漫步中增长才干,在图书馆的每一次穿行中拓宽视野,为成为国家法治事业所需的卓越人才而努力奋斗!


最后,祝愿各位同学学业有成,前程似锦!祝愿各位来宾和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