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简介


1958年10月30日,著名革命家、法学家和教育家,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同志到学校视察,即兴赋诗一首,其中一句“还从湖畔觅相思”,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便因此得名。谢觉哉同志历任内务部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等,是我党“杰出的法学界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受谢觉哉法律思想影响,广西民族大学在相思湖畔开启民族地区法治人才培养。

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前身为学校1960年6月成立的政治系(最早三大系之一)法学教研室。2003年成立政法学院,2010年成立法学院。法学院依托学校综合学科优势,大力推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通过十余年的建设,形成广西唯一“本科—硕士—博士”法学人才完整培养体系和民族法、东盟法、知识产权(网络数据法)特色鲜明的三大研究方向,取得丰硕成果。

学科特色

法学院1997年开设法学专业,2003年获得诉讼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1年开设知识产权本科专业,2014年成为民族法学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7年成为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法学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022年法学学科成为广西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法学院现设理论法学系、刑法学系、民商法学系、诉讼法学系、知识产权法学系和国际法学系等6个系。

法学学科拥有广西唯一法学协同创新平台——民族法与区域治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拥有广西唯一法学“八桂学者”团队、广西唯一东盟民商法研究创新团队、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法学)和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知识产权),学科带头人及学科骨干在国内及东盟国家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


师资队伍

法学院通过引进与培育,已形成一支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法学院有教职工60人,正高级职称占40%,副高级职称占35%,中级职称占25%,其中45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具有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45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多名骨干教师在东盟国家取得博士学位,30%以上的骨干教师有海外学习交流经历。谢尚果教授担任中国法学会民族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广西法学会副会长,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教学成果奖,多项调研成果得到多家国际国内新闻媒体转载并获政府采纳;齐爱民教授是我国网络数据法研究开创者之一,位列全国最具影响力学者排行榜知识产权法第4名并入选广西“八桂学者”,独著《信息法原论》入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个人信息保护法(建议稿)》提交2017年全国两会;廖斌教授位列全国最具影响力学者排行榜刑法第70名并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蒋慧教授入选广西高等学校“卓越学者”;王威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团队和东盟民商法研究创新团队入选“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人才培养

目前法学院有法学和知识产权两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374人,法学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学生积极投身民族地区基层法治建设;知识产权专业注重技能培养,学生申请专利、版权登记等1500余件。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35人,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民族法学二级博士研究方向,2015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已连续9年招生,现在读博士研究生17人。培养和培训面向东盟高层次法律人才800余人,为东盟国家提供培训和指导留学生4000余人。

法学院重视研究生学术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实行双导师制,聘请 40 余名校外实践导师,指导开展实习、社会调查等活动,设有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及10余家律所设立的社会奖学金,近五年博士生、硕士生参加学术交流300余人次,研究生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每届均有硕士毕业生进入国内外著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法学院现有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11个,公检法实践教学基地126家,建有大型模拟法庭实验室、实验实训室和智慧教室等。


对外交流

法学院高度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每年举办与东盟国家的主题学术研讨会,已举办中国—东盟诉讼法论坛、中国—东盟民商法论坛、中国—东盟刑法论坛等高端论坛,邀请东盟十国专家学者参会交流。与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泰国法政大学、老挝国立大学等多所高校法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法学院鼓励支持教师到东盟国家高校访问学习以及攻读博士学位,自2019年起组织师生到东盟国家开展暑期专项访问交流,目前已赴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高校交流访问。


科学研究

学院拥有中国法学会中国—东盟法律培训基地、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南方民族法学研究重点基地、民族法与区域治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东盟政治法律文化研究中心、广西知识产权培训(广西民族大学)基地、广西商标品牌人才培训基地等重点研究、教育基地,广西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入选中国智库(CTTI)。

目前学科科研平台、团队、项目经费2000余万元。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4项(含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7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获奖25项,出版专著25本,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22篇。学科长期致力于国际国内和地方立法、政府决策及社会服务,承担大量广西地方立法起草与评估、立法咨询论证,提供咨政报告等工作。


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法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法学院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绩。“十四五”期间,法学院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为全面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而团结奋斗。

 

(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