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景

2016-04-15  

     


李立景

吉林大学法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教授,南宁市政协委员,广西法治与传播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诉讼法学科带头人,兼职律师,美国oklahoma city university法学院访问学者。曾任教于辽宁大学,任检察官7年,基层法院副院长3年,并曾任辽宁卫视特约评论员、沈阳电视台法治栏目法律顾问等。入选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优秀教师。

电子邮箱:790464951@qq.com

 

诉讼法学、司法学、信息传媒法学、法治传播学、法理学领域的法学与传播学跨学科研究    

论文发表情况:

1.《协同赋权:新时代中国检察建议的范式转型与重构》湖南社会科学(核心)2020第5期

2.《善治中国的传播协同治理观》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05期

3.《新传播生态下民族院校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教育研究》民族教育研究(核心)

2018年第1期

4.《新时代传媒协同主义的中国范式及其逻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的传媒化协同治理观》(核心)广西社会科学2018年05期

5.《传媒化协同治理模式——基于社会治理框架下的媒介形态分析》宁夏社会科学(核心)

2018年03期

6.《中国电视调解向何处去》新闻界(核心)2017年第5期

7.《纠纷的协同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视阈下中国式解纷理念与路径》广西社会科学(核心)

2016第10期

8.《对抗与对话:论以审判为中心视野下的新型检律关系》广西社会科学(核心)2017年第8期

9.《融通两种文化:以立法构建社会科学协同性大众传播体系》广西日报第十版(理论版)2017.12.22

10.《电视司法化:“看得见的正义”——基于正当程序的反思》理论导刊(核心)2012年11期

11.《电视ADR:解构电视调解节目》新闻实践2012年第2期

12.《传媒殖民司法》新闻界(核心)2012年第7期

13.《第四种调解范式:电视与纠纷解决》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14.《网络反腐:模式、问题与制度创新》学术交流(核心)2011年第5期

15.《羞辱性惩罚:美国刑事司法改革的新浪潮》中国公安大学学报(核心)2009年第4期

16.《网络反腐:新媒体时代的反腐新闻范式——基于新闻传播学的解构》东南传播2011年第4期

17.《犯罪新闻娱乐化解构:法学与传播学双重视角的批判性解读》: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9第3期

18.《谁把电视当青天:约见当事人节目的分析与评价》:南方电视学刊2009年第3期

19.《正在发生的媒介现象:犯罪新闻的娱乐化》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9第3期
20.《纠纷解决的舆论范式:传播学与法学科际交叉视域中的纠纷替代性解决》河北法学(核心)2006年第9期
21.《诉诸舆论的司法:耻辱刑的现代流变及启示》南京师范大学学报(核心)2006年第5期
22.《传媒法的体系初论》新闻界(核心)2005年第1期
23. 《新闻真实的证据学思考——新闻真实与司法真实的比较视角》新闻界(核心)2005年第2期
24.《必要的张力:传媒与司法冲突的机制分析》新闻知识(核心)2006年第2期

25.《论告诉才处理的法律定位》当代法学(核心) 2004年3期
26.《论传媒法研究的职业本位主义》社科纵横2005年第5期
27.《亲告罪定罪机制论》辽宁大学学报(核心)2003年第4期

28.《论侦查中违法取证的刑事程序控制》辽宁大学学报. 2002年02期

29.《刑法目的惩罚与恢复的调和——恢复性司法理念的兴起》辽宁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0.《从天价索赔道小额官司——富士康案件的法学与传播学双重分析》东南传播2006年第9期
31.《论记者拒证特权与消息来源保密义务》行政与法(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007年第7期
32.《公证评论解构》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
33.《大众传媒与社会纠纷的解决》合肥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34.《言论与行为二元论:表达自由立场上的刑法行为理论考量》政法论丛2006年第6期

35.《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民族院校法律硕士培养三位一体模式创新初探》大学教育2012年06期

36.《中国老挝民事检察监督比较》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4年02期

37.《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不足及完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03期

50余篇。

著作:

1. 《犯罪私人追诉的法理逻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

2.主编的《农民工权益维护指南》广西爱民族出版社2013年版

主持及参与项目:

独立主持的厅级以上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新媒体生态下权利纠纷解决的法学与传播学关系研究》(12BFX007)

2.教育部2012规划基金项目:《权利的媒介救济——新媒体时代纠纷解决的媒介化范式研究》(12YJA820036)

3.教育部2010专项研究项目:《网络反腐:制度体系困境与创新(10JDJNJD064)》

4.广西十二五社科规划2011年度课题:《新闻监督与司法公正法律问题研究(11BFX002)》

5.中国法学会2018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 协同治理型检察监督——新时代检察建议的范式转型与重构

6.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项目:《纠纷解决的媒介化范式研究》(桂教人【2011】40号)

7. 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A类):中国-东盟比较民事诉讼法双语教学研究(2012JGA133)

8.广西教育厅《新媒体时代名誉权隐私权的法律保障》

9.广西教育厅《高校舆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10.广西维护学校安全稳定研究课题(20161A006)《新媒体生态下民族院校的学生法治理念养成创新研究》

11.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学会法学研究重点课题《中越边贸纠纷解决的广西模式研究》(GFKT(2016)A05)  

12. 广西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课题:《批判性阅读论坛——基于法学研究生创新性思维规训的实践性模式探索》(JGY2015054)

13.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八批全区检察理论研究课题(2019)“善治中国的检察建议协同赋权研究”

14.南宁市人大常委会课题:《中小学幼儿园用地保护条例》立法评估项目

15.广西司法厅课题:《创新民族地区普法方式研究》项目

16.2020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民族院校法学“创新创业”人才分类协同培养模式研究》等。

独著及第一作者厅级以上获奖情况:

1.2022年论文《协同赋权:新时代中国检察建议的范式转型与重构》获得第十七次广西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省政府奖)三等奖

2.2020年《传媒化协同治理模式》获第十六次广西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省政府奖)一项

3.2014年《电视调解合法性批判》获得第十三届广西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省政府奖)一项

4.2010年论文《第四种调解范式:电视与纠纷解决》获得第十一届广西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省政府奖)一项

5.2018.9《中国电视调解向何处去》获第十五次广西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省政府奖)一项

6.2014年《电视司法化:“看得见的正义”——基于正当程序的反思》获得第十三届广西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省政府奖)一项

7.2017年《纠纷解决的舆论范式——传播学与法学科际交叉视域中的纠纷替代性解决分析》广西法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8.2017年《传媒化治理:传媒协同式治理模式——以电视介入社会治理为视角》获得第六届广西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二等奖(广西社科联)

9.2013主编的《农民工权益维护指南》一书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读物奖

10.2011《民事诉讼法》课程获得教育部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文科组优秀奖

11.2019《传媒化协同治理模式——基于社会治理框架下的媒介形态分析》获得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唯一国家一级学会)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委员会第二届学会奖

中国民事诉讼法学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媒介法规与伦理研究会理事

1.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

2.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律顾问人才库成员

3.南宁市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

4.南宁市政府立法咨询员

5.河池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

6.南宁市仲裁委员会、桂林市仲裁委员会等仲裁员

7.民建广西区委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8.广西律师协会专业律师评审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