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法学院第二届“相思湖”模拟立法大赛复赛于良庆区人大“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举办。本届大赛以“聚焦地方特色,探索立法创新”为主题,通过模拟地方立法实践,搭建起法学教育与地方治理深度融合的实践平台。大赛由法学院彭振教授、鲁学武副教授及博士生何露担任评委,各年级研究生代表到场观摩。

本次比赛共有八支参赛队伍,其立法选题都紧扣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既有《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促进条例》《广西壮族织锦技艺保护传承发展条例》等民族文化保护类立法设计,也涵盖《南宁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钦州市中华白海豚保护条例》等民生与生态议题。

本次比赛采用“负责人PPT展示+现场答辩+专家评审”的模式,全方面考察参赛队伍在法律框架设计、立法创新性及实践应用等方面的能力。比赛进程中,各小组负责人以清晰的言语、严谨的逻辑,搭配紧扣主题的ppt,生动展示团队立法研究成果。答辩环节,面对评委老师的专业提问,各团队负责人沉着冷静,凭借扎实深厚的法律功底,有条不紊地阐释团队观点,充分展现出民大法学学子的专业风采与思辨能力。最终,各参赛队伍凭借自身实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赛后,大赛评委主席彭振教授对参赛学生的立法创新精神与法律专业素养给予了充分肯定。此次大赛与“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联动,推动了法学教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引导学生关注基层实际问题,将基层声音和民众智慧融入到立法研究中,为地方特色立法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智力资源。
未来,随着这种联动模式在法学院日常教学培养中不断深化和完善,必将为法学教育改革和地方特色立法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法治人才。